返回 顶部

「善养」“人民民主的范例”之民生保障篇——让“养老+托育”更有“温度”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3-10-08
字号: [小] [大]   
来源:人民代表报 时间:2023-10-08

一间间功能区,供幼儿开心学习舞蹈、美术,锻炼体能;一餐餐精致可口的饭菜,幼儿吃得满心欢喜……这是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1.5至3岁幼儿托育班的情景。

书法班、声乐班、舞蹈班,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专用防滑地胶、标准的护理站、智能监测系统,全方位构建老年人照护体系;阳光暖房、图书室、老年餐厅一应俱全……这是石家庄市问道康养社区的场景。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各区(市、县),这样的养老、托育场所还有很多。

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关切,近年来,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法定职能,全面推动全市养老托育事业产业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托育新模式解决职工“带娃难”

早晨,市民刘女士准时把2岁的孩子送到了东南智汇城第二幼儿园托育班。刘女士和爱人都是上班族,孩子出生后谁来带成了大问题。现在她由衷感慨:“这个幼儿园开办的托育班解决了很多家庭孩子的托管问题。这里的设施都是按照0至3岁孩子量身打造的,教师都经过专业培训,把孩子放在这里全家人都很放心。”

据了解,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共有九个园所,东南智汇城第二幼儿园是其中五个备案的园所之一。

近年来,石家庄市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政策举措,2023年将托育示范创建工程纳入民生工程,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得到全面提升。同时,积极创新信息化平台,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探索“互联网+托育服务”,率先研发石家庄市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平台,具备育儿科普、机构管理、托位预约、数据统计等多种服务管理功能。3月,面向群众的“石家庄市托育服务平台”网站、“石家庄市托育服务”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制作了托育平台使用动画片,方便群众查询全市托育机构信息,在线预约入托,还开设地图导航、家长课堂、信息动态等板块,为婴幼儿家庭提供专业的育儿知识和官方信息发布平台,目前已有200多家托育机构注册。

婴幼儿照护问题一直是人大代表关注的重点。“我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生娃没人带、托育服务不规范、师资匮乏、收费标准不明确等现实问题,很大程度降低了年轻夫妻的生育意愿。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已经成为广大家庭的共识。”石家庄市人大代表李红霞表示。在2022年年初的石家庄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李红霞、赵丽芬、王素娟、王勇四位代表分别领衔提出“关于完善生育配套政策、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降低家庭养育负担、扶持婴幼儿托育机构发展”等建议。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将这些建议并案为《关于完善生育配套政策,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建议》,并确定为2022年度重点督办代表建议之一。

石家庄市将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列为民生工程之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石家庄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在健康中国石家庄行动中,先后印发《关于落实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等系列文件,全力推动实施。

2022年6月,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视察推动制定《石家庄市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视察中提出的9条建议全部纳入方案。该方案鼓励公办幼儿园办理延伸托班,明确了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惠民惠企“政策包”,重点在土地规划、税费减免、资金补贴、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扶持。2022年,市财政投入310万元用于婴幼儿照护服务,对示范性托育机构托位数小于60个的,奖补6万元;托位数大于60个的,奖补10万元,共发放奖补资金172万元。同时,将托育服务人员作为急需紧缺职业纳入培训规划,3所市直高等院校和5所中职院校均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共招收1600人,托育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在此基础上,推动市教育局连续两年印发普惠性幼儿园开设托班工作实施方案,支持公办和民办普惠幼儿园开设托班。目前,全市备案托育机构达到402个,全市最大托位数达到39262个,每千人口托位数3.69。

“2023年石家庄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通过开展履职评议、专题询问等方式,对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持续监督,全面助推照护服务体系建设,让全市托育行业向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让幼有所育在石家庄市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以民生实事实效回应群众期待”。

倾情构筑“银发暖巢”

“新华区常住人口80.2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2万人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0%,按照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新华区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是各级人大、政府关心关注的问题。”石家庄市新华区民政局局长段彦民说。

近年来,新华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吃透“上情”,立足“实情”,体察“下情”,监督推动全区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新华区人大常委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养老工作,提出‘监督有力,拉手有劲’的理念。近两年,先后组织人大代表37人次监督,视察、调研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8条,有力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全面、深化、均衡、健康发展。”新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碧军表示。

2021年,新华区人大代表丁渠就养老问题提出《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加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满足群众多元化养老需求》的建议;2022年,新华区人大代表韩广超提出《完善居家养老体系建设,为老人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等建议。新华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些意见建议的办理工作,深入研究,持续关注和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实地视察等方式,新华区人大常委会就养老服务广泛征集梳理汇总意见建议,在2021年和2023年新华区人代会上,经过票决分别将“新增床位和日间照料站点全覆盖”“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确定为年度民生实事。

“我和老伴在这里住了四年了,这里的房间设备很齐全很实用,还有图书馆可以看看书,我每周还上着书法课。老伴是专护,护理人员也很负责任,清理身体、喂饭,有时还说说儿歌进行交流。”85岁的刘大爷对所住的新华区石岗街道问道康养社区赞不绝口。

新华区人大代表,石岗街道柏南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旸介绍,柏南一社区有5000多位居民,65岁以上的老人432人,36栋楼基本为20世纪90年代左右建的,属于老旧小区。柏南一社区在宣传、服务、共建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工作:例如,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站建在问道康养社区,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为养老企业宣传提供了平台;服务方面,问道康养社区的党支部吸纳为党委的企业支部,康养社区的老党员也很多,社区的党课建在了问道康养社区,受到老党员的欢迎,同时利用老年大学、为民餐厅这些资源的服务可以辐射到周边的老年人,做到社区与企业共建。

让养老变成一件幸福的事,就是要帮助老年人打通生活上的堵点、痛点和难点。截至目前,新华区特困集中供养人员全部安置到位,建成“老年人助餐点”28个,完成家庭养老床位改造400家,2023年特殊困难老年人适龄家庭改造190户。

“新华区人大常委会在推动养老服务方面有很多实打实的举措,被列入新华区的民生实事,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我们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建立为社区打造了一个15分钟的养老服务圈,老年人志愿者在这里发挥余热、温暖他人,同时推出‘同心圆’工作机制,借智借力,各种社会力量、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到养老服务中。”在新华区宁安街道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河北省人大代表,新华区宁安街道北新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郝静表示。新华区政府部门和各街道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宁安街道“宁享食吧”结合互联网通过美团、饿了吧等外卖平台进行配送,开办“红色传承馆”“红色直播间”“宁悦书屋”,设立“沉浸式心理健康风险测评体验中心”,满足了社区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新华区星河御城社区“老年人助餐点”的建立离不开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邓洁的努力。邓洁是公益红娘,在经常走访小区居民时发现55岁以上的人对居家养老的诉求为78%,对社区食堂的诉求占95%,呼声比较高,她提出建议,希望建立公益餐厅。新华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经多方努力推动,高标建成“老年助餐点”。

“公益餐厅的饭菜价格很亲民,建成后不但解决了老人和孩子的吃饭问题,还解决了一批再就业的问题。”从安全、卫生到建成,邓洁一直在全程跟进,“建成后,我还经常来看看餐厅有没有遇上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一老一幼”是千家万户的幸福期盼,关乎民生福祉。石家庄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百姓期待,不断织牢织密的“一老一幼”民生保障网,正惠及千家万户,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和孩子拥有稳稳的幸福。(作者:全媒体记者 宋 晨)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