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老有善养:住渝全国政协委员推动重庆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24-03-10
字号: [小] [大]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时间:2024-03-10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罗静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养老,也成为两会热议话题之一。

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市之一,重庆如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3月9日,住渝全国政协委员纷纷支招献策,以大力推动重庆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重庆养老产业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第二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邓琳表示,我市已在西部率先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护理型床位占比均超全国平均水平,连续2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养老产业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第二位,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较好。

邓琳说,重庆目前已形成市有福利院、区县有福利中心、街镇有养老中心、村社有站点、家庭有床位的五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通过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盘活存量资产,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已提前完成“乡镇(街道)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的国家“十四五”发展目标。目前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社会化运营率分别达100%、83.5%,建成投用一批老年食堂、助浴点、助医点,每年惠及100余万老年人。积极扩大养老服务市场供给,强化运营奖补、租金减免、人才补贴等政策扶持,社会办养老机构占比超过45%,平均入住率接近70%。

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融合度有待提升

“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问题。”邓琳表示,当前重庆养老事业保障水平尚待提升,养老产业发展不够充分。比如高龄津贴制度尚未全面建立;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养老短板明显;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在调研中也发现,重庆在养老服务工作中还存在若干短板——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评估体系亟待健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较为缓慢,特殊困难老年人群基本养老服务保障仍需加强;养老服务与康复、家政、老年产品用品、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度较低;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等。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说,抓紧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渝中区政府副区长高琳认为,高质量发展“银发经济”,培育养老产业新的增长点,丰富产品供给,是更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有力保障。目前中心城区新一代老年群体占比逐渐扩大,该群体思想活跃、消费力强、社会活动参与度高,对养老享老提出了更高要求。

呼吁布局更多养老产业项目

参加访谈的委员都呼吁,可在重庆等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开展试点,探索“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邓琳建议相关部委加强投入保障,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机制,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上向重庆等西部地区倾斜;优化政策供给,在产业发展、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将更多养老产业项目布局重庆;支持重庆先行先试,试点建立养老服务人才职称序列,全面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高琳建议,优化养老服务机构选址布局,推动养老服务供需平衡,可在试点城市结合存量低效利用载体及在建项目,研究适老业态在存量房产购置优惠、政府授权运营、税费水电气费减免等方面的举措,对适老市场主体建设、改造和运营予以扶持,并采取租售结合方式提供优质载体资源;完善社区食堂,老年教育、活动、康养等规模性、经营性特色功能,为居家养老和社区享老创造条件。

黎勇表示,将从就业、人才、社保、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助力重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全民参保计划、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等,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做好重庆全域试点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先行工作,探索个人养老金与养老服务产业联动机制。

黄爱龙建议,以“医养结合”为抓手,深化“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推动学科与平台的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发展;依托重庆医学类本科院校,大力强化老年医学、老年护理、养老智慧化等专业设置,持续做强支撑多元化、高品质养老需求的医护专业人才队伍。

天天聊会>>>

让“养老”变“享老”

新重庆-重庆日报评论员 臧博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谈及养老。“养老”,成了全国两会的热词。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7亿,占全国人口的15.4%。面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成为全国两会上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就是国家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谁人不老?老后如何安享晚年?养老保障体系如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如何优化?养老健康体系如何支撑?这是每个人都会面对和关心的问题。人们期待能有相应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兜底,期待“养老”变“享老”。

从这些角度来说,“养老”成为热词,一点也不让人意外。只是,如何更好地服务老人、关爱老人,让老人感受到更多温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顶层设计之外,如何落地考验着执行者的智慧。

在这方面,重庆有许多积极探索。如在社区办养老服务站,建老年食堂,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加强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加快推进数字养老相关建设等。凝聚多方合力,最终目的是让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双翼齐飞、高质量发展,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晚年更加幸福。

“养老”成为热词,传递出清晰的政策信号和暖意。期待着对养老话题的讨论能“热”得更久,期待全社会都能更关爱老人,让他们老有善养。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