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入职补贴数万、提供免费住宿,养老院如何争夺年轻人

来源:时代周报 发布时间:2023-10-15
字号: [小] [大]   
来源:时代周报 时间:2023-10-15

原创 曾思怡 时代周报

极度缺人的养老行业,还是不够受欢迎。

近日,西安发布系列促就业新招,其中提到毕业生从事养老业奖励3-5万元,力度之大,引发广泛关注。

西安之前,杭州滨江区也提出年轻人每月陪伴老人10小时以上,养老机构将提供标准公寓;再如山西在今年7月就开始对从事养老服务的从业者给予3-6万元入职奖励。

这背后,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养老人才供应不足的矛盾是主要原因。

在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成为朝阳产业。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2.8亿人,70%城市中年人开始规划养老,业内估测,当前国内养老行业规模达数十万亿量级。

但从行业人才供给来看,当前我国养老体系人才供小于求,部分岗位缺口较大,如一线养老护理员已经连续几年排在全国“最缺工”职业前列。



一方面是数量不足,另一方面是结构有待改善。

北京一养老机构院长水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内养老机构一线护理员主要是40-50岁的中年妇女,行业需要年轻、专业的从业者,但鲜少年轻人愿意入行,“工作累、工资低和社会认可度低是年轻人不进这行的主要原因”。

今年23岁的付付(化名)是这个行业的少数人,他自2022年6月入行,做了8个月的护理员,逃离2个月以后再次回来,现在养老院担任院长助理。

对于付付们来说,离开和归来,均意味深长。


院里唯一的年轻人

提及养老一线护理的工作日常,付付一言以概之,“就是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

说起来容易,但这些工作内容吓跑许多来院实习、工作的年轻人。付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在贵阳的一家养老院待了一年多,这期间来院实习或工作的年轻人三三两两,但没人能熬两个月以上,他是院里唯一年轻的一线员工。

担任护理员的时候,每天早上7点多必须起床,在7:50到8:00组织院内老人起床、洗漱,接下来是早餐、体操、午饭、刷牙、午后休闲、晚餐,老人们睡得都比较早,一般傍晚7点入睡,付付和同事们一天的工作也基本结束。

这听起来有点像中小学、幼儿园的日程,但执行起来却有诸多不同,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大致分为能自理、失能、失智三大类,失能或失智老人在洗刷、如厕、日常活动都需要护理员的陪同和帮助。


比如,一位因脑梗瘫痪的老爷爷,体重160多斤,日常起居都需要护理员协助,作为院里唯一的青年男性护理员,这份重体力活自然由他负责,一个月下来他患上腰肌劳损。

据付付介绍,他所在的城市是贵阳,当地养老观念还比较保守,大多老年人都希望居家养老而非前往养老院,所以当地入住养老院极少部分是可以自理的老人,大部分都是失能、失智、无法自理不得已送往养老院的群体,“比如我们养老院,十之八九都是不能自理的”。

这就意味护理员难度更大,比如二便处理。

付付解释,很多老年人一旦进入无法自理的状态,大小便拉在裤子的情况很常见,护理员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二便味道会变得浓重,这不论对什么年龄段的护理员来说都是很大挑战。

“刚到护理员岗位的时候,我都没想这些,不管臭还是什么,就直接上手去做。”付付自觉适应得较好,但是也有“破防”的时候。

他说,如果老人的二便粘在裤子上,首先需要手动刷洗,再放到洗衣机,这几乎是每天工作的一部分,“开始七八个月感觉也没啥,但是有一次刷着刷着,眼睛被辣得流出了眼泪,完全没绷住”。

工作内容繁重,工作时间也不短。以付付所在的养老院为例,护理员上班时间为早八晚七、月休4天,其它规模更大的养老院多把工作时间强制规定为12个小时,在996、大小周被年轻人广泛诟病之际,漫长的工作时间更是将养老护理员排除在许多年轻人职业选择之外。


短暂出逃

除了工作苦累、时间长之外,收入水平偏低也让职业光环变弱。

时代周报记者咨询多个城市养老机构负责人了解到,大多数养老护理员收入水平与所在城市平均收入相当或稍往下,有负责人表示,“可以对标当地的平均月收入”。比如贵阳2022年人均收入是4.6万元,人均月收入为3800元,这恰好也是付付所在养老院护理员的收入水平。

综上因素叠加,养老一线护理员面临量和质的双重不足。

从结构上,当前养老护理员以40-50岁的中年女性为主。水平今年30岁,从事养老工作10年,从一线护理员到主管,再到养老院院长,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前院内护理员多为40-50岁的中年女性,但依旧存在用人缺口,“一线护理员一直很难招”。

广西一养老院相关负责人董女士也表示,该院护理员年龄集中在50岁上下,“三四十就算很年轻的了,在这行是香饽饽”。

提及一线护理缺人、缺年轻人的原因,上述两位受访者给出了一样的回答:工作比较辛苦、脏累,收入不高,也没有什么身份地位。

这也是付付妈妈的想法,听闻儿子的工作内容,她直言希望付付回老家找县乡医院的护理岗位,或者回家帮她打理20亩茶园。

不过付付有自己的想法,他当初是抱着热情入行的,还没毕业就到处找养老院实习,入职后白天护理老人,晚上拿纸笔写工作心得,当时的他不仅对这个朝阳产业和自己的未来很有信心,也在和各种老人的接触、交流中被打动。

他在本子上记下一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刘奶奶,这位老奶奶记不得所有亲友甚至常来探望的女儿,在养老院里的同辈也是今天打招呼明天就认不出了,刘奶奶只记得两个人,一个是同院交流密切的张奶奶,另一个是付付。

还有一位98岁的张爷爷,他是院内鲜有自己主动要求入院的老人,平时和付付接触多了,几乎每天都会在付付的桌上放些苹果、糖果等,也会和付付提起自己怎样从上海的大学毕业,响应号召来到贵州,以及和老伴相识相恋的过程。

更多爷爷奶奶,喜欢找他聊自己遗失的物件可能是谁偷走的、儿孙辈怎么还不来看望自己、哪个护理员又凶人了......虽然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付付听得很认真,他觉得老年人不仅需要身体上的照料,更需要心灵上的。

不过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付付也有自己需要面对的现实。“刚来带着很多憧憬,但是时间长了,还是得解决自己温饱和成家的问题,个人层面都没顾及好的话,谈论在养老行业干一番大事业、为养老做贡献,太遥远”。

后来他尝试过离开。今年初,付付和院长提出离职,之后尝试投递离家近的医院无果,后来又到国企养老院工作几天、不过被更长的工作时间劝退,他也和一起毕业的同学打听出路,得知大专学历进入公立医院的少之又少,大家基本在美容机构、私立小型医院或精神病院担任护理。

最后收到原养老院院长的消息,付付接受了邀请再次返岗。

路在何方?

再次入职,付付作为院内唯一的会开车、会维修,且体力好能搬东西的一线员工,很快晋升为院长助理,彼时养老院接下当地政府下乡慰问照料困难老人的业务,付付的工作重心也移向这边。

比起长久待在同一空间,年轻人更喜欢东奔西走,付付觉得现在的工作虽然繁忙,但是也有别样的自由和轻快。另一方面,在年轻、有技术的员工屈指可数的养老院,像付付一样的年轻人相对来说晋升也会更加顺利。


“当前养老行业年轻人少,只要你肯干肯付出,同时在本身工作之外,学习一些其他的知识,确实比别的行业晋升快。”水平说,不过刚开始可能是一线主管,依旧是钱少活多,很多人即使到了管理岗,也是会选择离开,所以真正从一线护理员岗走到院长岗,也不算多见。

水平认为,无论从体力、精力、技术还是可塑性来看,年轻人的加入都将为养老行业带来新活力,推动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但是当前大多数养老机构都存在“吸引不来年轻人、年轻人来了留不住”的问题,“对此养老机构能做的就是给年轻人上升的机会,人文关怀,从这两方面去尽量留住人”。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资本金融系教授胡继晔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养老行业在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确实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是一个风口,不过当前行业人才供需矛盾显著。推动养老行业人才的供需平衡,可以从加大对相关专业的培养和教育力度、改善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等角度入手,并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鼓励更多年轻人选择养老行业,例如提供奖励和补贴,提供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已经成为当仁不让的朝阳产业,但国内养老机构在盈利方面仍然存在挑战,而养老机构盈利能力正是提高养老护理员收入的基础。

具体来看,养老机构几乎都存在投入成本高、空置率高、回本漫长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养老机构需要政府补贴才能维持运转,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体实现养老护理员收入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付付所在的养老机构为例,目前院里入住率仅有5、6成,在今年的工作动员会上,区域经理提出到年底入住率提升20%的指标,院里也制定了网络宣传、熟人推广、对接社区资源等营销方案,并承接政府养老助老项目,“不过直到10月,虽然来了几位新的老人,但因为原本的有搬离或者去世,这个增长20%的指标基本实现不了”。

提及今后的期望,付付觉得不管是他还是同岗的阿姨们,都可以收入高一点、休息时间多一点,“也不需要高太多,让我们感到体面就好”。

记者丨曾思怡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