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社区食堂,持续运营有困扰 |始于补贴,亡于商业。

来源:半月谈 发布时间:2023-02-09
字号: [小] [大]   
来源:半月谈 时间:2023-02-09


居民在社区食堂内选购菜品

        半月谈消息,社区食堂不仅可以解决部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还能为不想做饭、不会做饭、没时间做饭的群体提供一个距离较近、菜品多样、价格相对低廉的用餐选择。住房城乡建设部、民政部联合发布通知,未来两年要在全国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通知中要求的社区配建食堂引发了人们关注。已有一些地方开始探索社区食堂建设,人们对其是否满意?社区食堂运营状况如何?半月谈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平价且卫生,获一些居民青睐

        几乎每天中午和傍晚,家住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天成熙园小区的高月芬老两口,都会来距家大约100米的社区食堂用餐。高月芬说,孩子在外工作,只能在部分节假日来看望他们,他俩做饭比较“纠结”,多了吃不了,少了营养跟不上。新华区熙园社区党委书记刘静静说,这个社区食堂覆盖周围4个社区,每天有200多人来这里用餐,饭菜周周不重样,每顿至少6种菜可选。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玉梅说,相较于其他餐饮企业,社区食堂给人的感觉是卫生、平价、距离近,尤其为不方便做饭或没时间做饭的群体,提供了一个在居住地较为稳定用餐的地方,几乎符合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期待。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目前社区食堂运营主要有三种模式。

        完全依靠市场运营。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办事处主任靳晶说,街道内的“理想+云厨房”选址于多个社区中间,为自助模式,服务周边社区居民的同时,也吸引了附近商业楼宇人群。“每两菜2.48元,5两起售,价格低于周边餐饮。”

        街道提供场所,减免租金,引入市场主体运营。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的8间社区食堂产权在街道,入驻的餐饮企业享受免租金政策。邱县光明社区党支部书记崔立燕说,免去房租可以让社区食堂在运营初期减少压力,也能让利于民,附近居民可享受物美价廉的饭菜。

        依托第三次分配助力市场主体运营。邯郸市邯山区一三八社区党支部书记赵秀丽说,社区食堂的便民、惠民属性吸引了社区内一些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捐赠,部分社区志愿者根据自己时间在餐厅做服务员、送餐员,社区食堂通过增加餐食种类、降低饭菜价格的方式提升群众获得感。

运营中存在一些困扰

        社区食堂获得了部分居民青睐,但运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扰。

        ——场地成本给社区食堂运营造成较大压力。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由于社区食堂的惠民属性,饭菜利润有限,但前期装修、房租等投入比较高,一些社区食堂如果没有房租减免,可能会亏损。“理想+云厨房”负责人任万举说,店面产权属于街道,房租按照市场标准收取,从一年多的运营情况来看,每个月核算下来还是亏损,需要依靠公司的其他收入填补社区食堂的损失。“租金能够适度减少应该可以实现持平或微利。”

        ——众口难调,难以权衡。多家社区食堂运营负责人说,社区食堂面向全体居民,既要满足老年人少油少盐低糖软烂的需求,又要满足一些居民“无辣不欢”的喜好,还得考虑到有人对肉类的偏爱,众口难调。如果想多些口味,就要多聘请厨师,但客源却不一定成比例增长,如保定市一家社区食堂招聘了4名厨师,但每天只有30多人来用餐,人均消费10元,食堂仅人员工资每年超过26万元,收不回成本,只能暂停营业。

        ——部分居民担心食品安全。半月谈记者在多个社区食堂走访发现,在食品安全方面,社区食堂的管理主要依据餐饮企业的标准。一些居民对此有些担心,认为社区食堂具有公益性,本身利润较低,一些经营者可能为了获利使用临期食材、降低卫生标准,一旦社区食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会让居民对其失去信任,未来经营难度会进一步增大,惠民属性难以保证。

一名小朋友在社区食堂端菜 杨晨光 摄

坚持公益属性,做好开源节流

        靳晶等人认为,社区食堂属于民生工程,定位为微利可持续,只要有利润就会有人进入,因此要在招商时明确其公益属性,有关部门也要明确准入门槛,杜绝预付费模式,可以将相关资金打入监管账户,防止个别人以社区食堂为幌子“圈钱跑路”,并就社区食堂食品安全情况进行更严格管理。

        河北部分街道工作人员建议,多措并举做好社区食堂的开源节流,实现饭菜物美价廉。一方面,社区食堂可以通过售卖饮品、香烟等商品来增加收入;增加外卖功能,扩宽社区食堂的服务范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行政手段直接联系大型蔬菜基地或大型批发企业直供,降低原材料成本;尝试社区志愿者辅助餐厅管理的方式,适度降低人力投入;在初期适度降低房租甚至免去房租、变商水商电为民水民电等方式,降低社区食堂成本。

        为让社区食堂可持续运营,部分受访居民建议食堂可以提前对周边社区进行摸底,了解群众喜好,摸清基本情况,运营过程中通过留言簿等形式广泛吸纳居民意见,在品种、口味、价格上实时做出调整,保障居民就餐需求,并保留合理投诉渠道;可以采用“末端补贴”的方式,对老人、家庭困难的居民等就餐给予进一步补贴,保证社区食堂初期运营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科研助理宋煜表示,社区食堂最好不要一拥而上,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先行尝试,缺少场所的地方也可以尝试“中央厨房+流动餐车”的模式,目前无法进行试点的地方可以等多种模式成熟之后,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原标题:半月谈丨社区食堂:持续运营有困扰


视点|社区食堂,如何走出“难以为继”的泥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关注

        一些社区食堂正在遭遇生存危机。据《半月谈》报道,记者采访发现,某地一家社区食堂招聘了4名厨师,但每天只有30多人来用餐,人均消费10元,食堂仅人员工资每年超过26万元,收不回成本,只能暂停营业。从调查看,社区食堂获得了部分居民青睐,但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扰。

        小食堂,大民生。社区食堂自带公益属性,从它面世那一天起,就带着服务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饮食的使命。“就近吃饱吃好 老人省钱省心”,从各地实践效果看,社区食堂的确较受欢迎,满足了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给他们带来了生活便利。但正如报道所称,一些社区食堂因成本问题面临生死考验。

        从基本经营逻辑看,如果没有政策倾斜,缺少应有的成本补助,以及相应的税费优惠等,诸如“每两菜2.48元,价格低于周边餐饮”等状况是难以持续的。经营主体不可能一直做赔本买卖,让他们提供可口又便宜的饭菜,违背市场规则,注定行之不远。

        社区食堂如何走出“难以为继”的泥沼?如何才能行稳致远?

        去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通知明确提出:“适应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理发店、洗衣店、药店、维修点、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应该看到,餐饮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深的行业之一,而相关部门所提出建设的社区食堂,显然与市场上遍地都是的饭馆有所不同,它建在小区里或小区附近,以便民为第一要务,这就意味着经营者不能以赚钱为目的。

        问题是,如果不赚钱,经营者的动力何在?如果仅仅凸显公益属性,如何维护经营者的权益?“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背离实际,无法持久。为此,必须想出周全之策。结合多地的一些探索,可看到一些值得观察的有益做法。比如,社区食堂由政府选址以及装修,相关资金由街道承担,然后交由第三方来运营,自负盈亏;再比如,充分利用闲置场地,新建改建社区食堂,以及按照第三方评价的不同等级提供运营补贴和税收优惠。此外,还可尝试社区居民互助,爱心企业捐赠等。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相关部门都需要解决场地难题,需要提供政策关照,也需要给予经营者动态化的补贴。这些问题解决了,社区食堂才能活得下去。

        需要厘清的是,相关部门不能给了场地、给政策、给补贴之后就当甩手掌柜。社区食堂由专业的第三方来运营,当然符合市场规律,但是一旦缺乏有效监督,运营方“一不小心”就会见利忘义。过于逐利,势必影响餐饮质量。在这种背景下,可引入退出机制。如果经营方违法,背离初心,应启动招标,让更有责任心的市场主体来运营社区食堂。

        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既需要监管部门强化管理,也需要社区居民激发公民责任。事实上,由于社区食堂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居民并不缺乏监督热情,关键是如何实现精准监督和有效监督。同时,也要防止过度监督。社区食堂本就是一种带有补充作用的制度安排,不可能取代家庭烧饭,如果对社区食堂抱有过高期待,难免失望。如果挤压它的生存空间,也不利于社区食堂成长。

        社区食堂能走多远?尚需观察。如何走得更远,归根结底需要遵循规律。正如有专家所称,社区食堂不能完全靠政府的各方面大包大揽,不能违反市场规律。目前,各地仍在全力探索社区食堂模式。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加以优化,社区食堂才能满足多方需求,实现共赢,从而走得稳健。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