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解读《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让老年人失能延缓5-10年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05
字号: [小] [大]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4-01-05

【编者按】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为了促进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市民体质提升城市软实力,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

《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是上海体育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地方性法规,其颁布实施对上海体育事业发展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1年,上海市体育局与上海市民政局携手共同推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根据民政部数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而上海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截至2022年底,全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8%。

上海正在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且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深。

从2024年1月1日起,《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中的多条内容都详细涉及了老年人的运动健康和科学健身相关特色门诊。

那么,《条例》将如何指导和影响老年人的运动生活,澎湃新闻记者近日走访了多位业内专家,一起探寻答案。


延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

《条例》第二章全民健身部分第十二条如此表述:

“体育、民政等部门应当推动社区老年人多功能体育场所建设,整合体育设施与养老服务设施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健身辅导,身体机能训练、运动干预等运动康养服务。”

目前,如何延缓衰老和减少老年病的发生,减少带病生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成为上海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

杨浦区医保局局长刘欣宇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调研显示——老年人面临最大健康问题是慢性病以及由此带来的失能。

“但是通过科学、规范、合理地运动,可以使部分老年人的失能平均延缓5到10年。”

“有科学证明,很多老年人的失能,既有年龄、疾病的因素,也有肌肉萎缩带来的所谓无力型失能,就是失去了照顾自己的力量。”

为了让老年人能更好地享受体育服务,健康运动,2021年,上海市体育局与上海市民政局携手共同推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是上海在全国首创、面向老年人的社区多功能健身场所,以智能化与适老化并重,为老年人提供体质测试、基础健康检测、科学健身指导、慢性病运动干预、运动康复训练、健康知识普及和休闲社交等“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

数据也证明了运动对于老年人健康的帮助。

根据《2022年上海市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发展报告》,经常锻炼的老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康复,在精神状态、睡眠、血压、便秘、关节疼痛、血糖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79.84%的老年人认为通过长期参与康复训练,精神状态得到显著改善;55.69%的老年人睡眠质量提高;44.91%的老年人血压得到改善,32.53%的老年人便秘问题得到改善,22.55%的老年人血糖得到改善,还有16.97%的老年人记忆力得到改善。

95%的老年人也养成了运动前和运动后测量血压、心率的习惯;89%的老年人运动健康素养大幅提高,认识到科学运动干预慢性病的重要性。

此外,通过跟踪分析2022年到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进行康复训练的一些老年人前后医保支出情况发现,2097位老年人共节省414万元医保支出。

组建多维度人才,下基层助老

为了提升老年人群体的健身质量,上海市也进行了多种尝试和融合,其中科学健身相关特色门诊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在杨浦区设立了运动处方门诊,促进健康门诊,或者称之为运动干预门诊也好。我们当时也面临几个问题,第一个是体育老师——我们有,但是其他区未必就有,所以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门诊是由我们的体育专家和我们的医生联合开展。”

杨浦区医保局局长刘欣宇表示,“我们还请上海体育大学体育专家来为我们的家庭医生专门授课,团队性的培训,使得我们的家庭医生团队具备一定的运用体育运动促进健康能力。为此,杨浦也很早就开展了体育、医保、卫健三个部门的跨部门合作。”

“第二个问题是需要通过专家来培养我们的全科医生,进而培养我们的体育指导员,这个工作还在开展中,从而破解一些供给侧的人员不足的问题。”

刘欣宇进一步解读道,“第三个层面是医保领域,我们推动7项体育运动干预方法成为我们上海市医学会评定的新医疗技术,进而申请纳入医保项目。”

“《条例》比较充分地把上海这几年在运动促进健康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运营方之一,尚体运动健康副总经理王亮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为了给社区长者提供更为安全、科学的运动健康服务,在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体育大学的支持下,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场馆的运营人员都经过社区(运动)健康师专项培训,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下一步,上海将把社会体育指导员、家庭医生、专业体育人才、社会工作者、体育及健康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纳入“社区(运动)健康师”专业能力教育的培训范围,形成多部门多维度的运动健康人才队伍,通过下沉基层一线助力老年人运动健康服务。


“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条例》第四十七条提到:

区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优化配置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群体的健身需求,加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融合发展。

在长者运动健康之家,55周岁以上的长者可使用上海市体育局提供的助老体育消费券,每月抵扣30元仅需69元,就可以享受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专业的器材与服务。

原计划到2025年底,上海市将建成100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实现16个区全覆盖,目前已提前完成目标。

截至目前,在上海市范围内,超过50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依托适老化、智能化的专业器材和精细化的运营管理,建立了超过8702份老年人运动健康档案,累计服务超过250万人次。

除此之外,上海市还在不断为老年人开拓运动场地。

刘欣宇另外一个身份是上海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处长(挂职),过去一年都在市人大上班,参与了《条例》研讨和起草。

“《条例》推进了俗称‘金角银边’的空余场地的合法利用,比如说高架下、道路旁、社区,这些空间的开发成为体育运动空间,首先受益的将是方便老年人更好的就近开展体育运动健身。”

更精细的是,《条例》涉及老年人运动第三项内容就是对健身预付卡经营做了明确规定。

“现在社会上涉及养老犯罪的情况比较多,那么预付卡相关条例很好保障了老年人权益,毕竟他们属于易受骗,维权难的群体。”

而有了这一系列的举措,在王亮看来,《条例》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推进老年人健身设施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和人才梯队培养,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探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这是上海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运动促进健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创新。”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