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清华大学景军:宗教安养更加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22-08-13
字号: [小] [大]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22-08-13



景军作《宗教界参与社会化养老建设的相关建议》主旨演讲 主办方供图景军作《宗教界参与社会化养老建设的相关建议》主旨演讲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浙江新闻8月13日电(记者 项菁)“宗教界参与人的社会化养老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需求,这是社会化养老机构所缺乏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景军13日说。

  作为2022第八届中华慈孝文化节的重要子活动,当日,中华慈孝养老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景军作《宗教界参与社会化养老建设的相关建议》主旨演讲。

  眼下,中国“银发浪潮”滚滚而来,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让“老者安之”需要包括宗教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中华慈孝养老论坛现场 王刚 摄中华慈孝养老论坛现场 王刚 摄

  2012年,中央统战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明确重点支持宗教界开展包括养老在内的非营利活动。

  上述政策背景下,寺院养老院在很多地方兴起,寺院养老成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

  聚焦佛教安养院,景军介绍,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清华大学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心做过调研和统计,“佛教安养院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浙江、江苏是比较多的”。

  景军提到,佛教安养院包括寺院自建、居士林兴办、佛教基金会创建、佛化养老院等四大类型,而且佛教安养院服务对象是多层次的,譬如寒山寺模式、南山讲寺模式、显密吉祥寺模式等。

  诚然,“老有所养”不只是简单的衣食住行,如何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更是“老有所安”的基本要求。

  “养老,必须面对死亡问题,帮助临终老人正确面对死亡。”在景军看来,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界的养老,往往会通过“临终关怀”“临终助念”等方式,去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他建议,社会上的商业化养老机构可以在这一维度上向寺院养老模式学习。与此同时,佛教界养老也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提供社会化服务。

  据悉,2022第八届中华慈孝文化节由中国新闻社、杭州灵隐寺主办,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发展中心、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浙江分公司承办,并得到《中国新闻》报、中国慈善家杂志社、民革浙江省委会、浙江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完)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善养中国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info@lovebabamama.com)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